发布日期:2024-09-25 浏览次数:
9月15日,在十堰经开区港澳台工业园区,湖北帕菲特工程机械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一派忙碌景象,一辆辆新能源换电清障车陆续下线。该款车是全国首款采用电池与车分离充电模式的新能源清障车。对比传统燃油车,整体运营费用降低70%。自量产以来,市场形势良好。
激活科技创新“动力引擎”,是2024中国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交易会的“关键密码”之一。十堰经开区紧紧围绕市委赋予的“新型工业化示范区”新定位,多举措、多维度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为新能源汽车汽配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智能机器人长臂挥舞,焊花飞溅闪烁,一套套汽车模具从流水线自动进入下一道工序……走进易捷特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只见智能化的生产方式与火热的生产场景相互交融。
激活科技创新动能,要让企业唱“主角”。依托国家级创业服务中心和国家火炬计划十堰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基地优势,十堰经开区抢抓汽车产业转型换道机遇,以市场为导向,多举措、多维度支持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释放科技创新活力。
全市首家获长江供应链支持的宝路汽车公司,通过产线智能化升级,实现制造产业和产品质量双提升
该区锚定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主攻方向,科学制定《建设新型工业化示范区实施方案》《突破性发展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三年行动方案》,深入实施技术改造升级和大规模设备更新工程,推进“机器换人、生产换线、设备换芯”,打造一批工业4.0智慧工厂,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持续加大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力度,推出多项奖补政策,组织数字化沙龙会议等惠企举措。今年以来,全区新增规模以上企业17家,总数达136家;新增13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总数达52家;培育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25家;培育金种子企业1家、银种子企业9家,科技创新综合实力凸显。
“依托系列培训活动,打通产业发展、企业需求和人才资源的对接通道,有效推动人才与岗位对接,加速实现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充分发挥人才作为第一资源的倍增效应。”6月17日,十堰经开区人才创新服务中心挂牌暨国际贸易人才“靶向引育”培训班举行,107位求职者通过靶向专业培训顺利到企业就业。
6月17日,十堰经开区人才创新服务中心挂牌暨国际贸易人才“靶向引育”培训班开班仪式举行
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核心要素。近年来,十堰经开区全方位开展招才引智,多层面落实“十万名大学生留回堰计划”。2023年6月,省委人才办向十堰经开区颁发“人才基地”“人才创新服务中心”“易捷特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人才驿站”三块牌子。
为大力吸引高层次创新人才向高新产业和园区聚集,进一步激活人才创新活力引擎,十堰经开区大力推动人才政策落实落地,与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共同设立十堰市首个产教联合体,并在上海松江 G60科创走廊建成十堰(上海)离岸创新中心,为人才与产业架起了沟通桥梁,为全区不断输入优秀人才、优质项目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与长江汽车产业供应链公司合作后,综合成本降低3至7个百分点。”宝路汽车产业(十堰)有限公司是十堰经开区一家专用车研发、制造企业。2023年7月,宝路汽车公司与长江汽车产业供应链公司签订合作框架协议,主要围绕大宗原材料、整车、底盘及汽车零部件的供应链业务展开合作。
谈及合作带来的效益,宝路汽车公司负责人夏书涛介绍,得益于稳定的供应链保障,今年前5个月公司生产销售专用车整车近1000台,产值超6.7亿元。在十堰经开区牵线搭桥下,辖区内的世纪中远、帕菲特等企业也先后与长江供应链合作,实现效益最大化,加速产业创新成果转化。
为助力企业打通科技创新的“最后一环”,十堰经开区实施“五个一百”工程,推动产业延链补链强链。重点突出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等产业的延链补链,积极搭建供应链、重构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推动优势产业集中集聚发展。
目前,该区拥有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1个、省级科技创新平台28个、市级科技创新平台35个;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24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备案283家、校企联合创新平台35家;有19种零部件产业链产品销量位居全国第一,部分企业参与国家级行业标准制定。
创新不止,智领未来。今年元至6月份,十堰经开区净增高新技术企业44家,登记技术合同21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区GDP比重达42.1%。(记者 刘俊 特约记者 刘爱理)
9月15日,在十堰经开区港澳台工业园区,湖北帕菲特工程机械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一派忙碌景象,一辆辆新能源换电清障车陆续下线。该款车是全国首款采用电池与车分离充电模式的新能源清障车。对比传统燃油车,整体运营费用降低70%。自量产以来,市场形势良好。